托米读书>青春小说>水浒:开局被扈三娘逼婚 >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也有闪光点但不多
    王禀,在宋朝武将序列中,一直是一个不为人关注的小角色。

    靖康之变前,世人几乎很少听说过他的名字,史料中连他的出生年月都没有记载,至今无法得知他去世时的准确年龄。

    靖康之变中,王禀担任太原守将,独自迎战金国两路大军之中的西线军。王禀手中仅有三千余兵力,在内外隔绝、粮尽援绝的绝境中,以铁一般的意志和以死报国的决心,带领太原军民死守孤城,坚守太原九个月之久,牵制了金国西线部队六万多人,粉碎了金军两路出击的钳形攻势,为宋朝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大大缓解了汴梁城所受军事压力。

    只是由于徽钦二帝的战略决策水平实在烂到家,没有抓住时机,不然王禀的太原保卫战,很可能成为宋朝扭转战局的关键,宋朝有很大可能免于亡国之祸。

    实际上除了王禀,还有代州的西路都巡检使李翼,县令李耸,县丞王唐臣,县尉刘子英,监酒阎城,将官折可与,都誓死不降,被金人杀害。

    还有太原被围困的时候,前去增援的河东名将孙翊。孙翊手下虽然只有两三千人,可作战勇猛,让金人很忌惮。

    金人就想了个办法,用抓获的百姓威胁,孙翊手下很多士兵的亲人就在其中。于是军队军心不稳,甚至有人想投降,孙翊作战的时候被叛徒背后偷袭,含恨报国!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可这只是在时代大背景下偶尔的闪光点。王禀,李翼,孙翊,折可与这些人即便再忠心,再英勇不屈,可他们决定不了大环境。

    大宋是从里到外都坏了,尤其是中枢坏得更彻底,充满了各种软弱,无能的投降主义,大宋的命运早就注定了。

    金国的西路军被王禀跟张孝纯托在太原城下。可金国的东路大军,可以说一路上势如破竹。

    大宋边关的松亭关,韩城镇,石门镇,野狐关,古北口等要塞全部是失守。

    把守这些关隘的军官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逃,完全没有誓死抵抗的人。但凡能出现几个王禀,李翼,孙翊这样的人,也不可能让金国东路大军如此顺利。

    接着经州知州郁中正被金国抓获囚禁,景州知州吴震从海上逃跑,蓟州知州,檀州知州,顺州知州,涿州知州等等官员也都是望风而逃。

    尤其是易州知州黄烈,在逃跑的时候坠城摔断腿脚,直接死了。基本上这一路上,金兵真的是没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

    也正因为这些人的不抵抗,再加上郭药师等降将的撺掇,一直说大宋不行。才让完颜宗干下定决心继续南进,野心也越来越大。

    还是那句话,开战之前,金国人都未必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在他们这一边。可架不住大宋配合,金国人自己都觉得天时地利人和站在自己这边。

    尤其是人和,大宋接管燕云后,管理也是也一塌糊涂,尤其是将盐价提高到与大宋境内差不多,甚至更高的价格,导致燕云盐价飙升,百姓们苦不堪言。很多百姓觉得,大宋还不如原来的辽国,甚至不如金国。

    还有土地,大宋将大量土地赏赐给郭药师的手下,导致很多百姓失去土地,甚至沦为乞丐,这都让大宋渐渐失去了燕云的民心,虽然大宋本来在这里也没多少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