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支持点来防御是王子带来的全新防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计较非重点防线的得失,而是死死地卡住几个关键点。有限的力量被集中起来,用来抵消进攻方的数量优势。
曾经光临过普鲁士总参谋部的王子殿下和普鲁士同行分享过这个战术,并且受到了后者的赞同,但是可惜的是,兴登堡等人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真正的精髓并没有领悟。
兴登堡命令重武器分队前置的战斗方式就是想要依靠火力优势碾碎那些重要的支持点,至少也是能够压制这些火力点,为抵近爆破和分割包围提供机会。毕竟营级防御的核心就是机枪和迫击炮,而这些武器数量很少,再考虑某一个攻击方向,压制这些火力点并不难。
但是让兴登堡想不到的是,用半自动步枪火力为主构筑起的掩护阵地可以在主火力点被压制的情况下承担起封锁任务!强火力压制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毕竟弹药就那么多,打完之前如果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就只能撤回来了。
早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兴登堡果断安排了侧翼迂回,不过受制于有限的重武器和机动性,侧翼的支援火力要弱的多,但是兴登堡依然相信,自己可以打开一个缺口,因为对方的兵力和装备更加缺乏!
“对方正面防线的构成模式是以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点为中心展开的,大量的双人和3人掩体穿插其中,弥补火力点的不足。而根据对方装备的配属情况,他们不可能在侧翼维持这样的配置,他们没有那么多重装备。”在进攻之前,兴登堡曾经这样说过。
而在侧翼,王子用另外一种防御态势挡住了对方的进攻,以班为单位建立的支持点取代了火力点和散兵坑相互配合的模式,虽然没有足够的机枪和迫击炮,但是依靠每个班4把半自动步枪和一个掷弹筒的火力依然可以将正面同样火力不足的同僚压制的不能动弹、
和正面多层防御的模式不同,侧面的兵力几乎都集中在一条防线中,原本三条防线构成的防御整体变成了两条,兵力大大充实的情况下,依靠较强的步兵火力,让防御方有较好的战场控制力。
“再拖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他们选择的阵地太好了,重火力只能在正面展开,侧翼空间不够。所以对方根本无需判断我们的主攻方向。”一名军官有些不服的说道。
“即使在侧面展开攻击,即使对方对我们的攻击方向判断失误,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侧翼攻击距离比较远,而对方集中防御终究会给我们的突破造成一些麻烦,在夺去堑壕的阶段同样会遭到对方的阻击。这段时间足够他们将重武器重新配置,然后压制我们的后援。”
“平心而论,对方也很检点,没有布置雷场和铁丝网,这让我们的前进省去很多麻烦。就这样吧,再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小毛奇出来圆场。在实力差距还不到悬殊的情况下,进攻部队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冲破防线的话,那么时间将站在对方一边。
如果仅仅从兵力的交换比来看,自己这一边并不算太吃亏,对方留了面子,自己也没必要死缠烂打到底。不过总体来说,这位德国陆军未来的总参谋长意识到了战争中攻防优劣的易位。在没有强大、高速的突破单位出现之前,面对有足够纵深,并且拥有大量火炮的防御方,进攻方的难度越来越大!
不过兴登堡还是想试一试,普鲁士军团中也有类似精锐人员组成的突击队,虽然没有后世暴风突击队那么高的整合度,后者是将精锐步兵、工兵以及炮兵整合在一起,然后在炮兵将某一块阵地变成孤岛之后,由这些精锐步兵打开缺口。
一支携带着名为堑壕掷雷器的步兵开始在火力的掩护下从侧翼潜入。他们成功的找到了对方火力的死角,在绝对称不上宽的地方穿过了封锁线,依靠优秀的单兵素质,他们贴近了堑壕,并且用随身携带的手枪清理着堑壕中的残敌。
他们甚至在战线上形成了一个突破口,但是很可惜的是,转身就陷入了优势对手的包围之中。这支精锐的部队打入楔子之后,后续的部队并没有跟上。正面战场进攻方已经显出了颓势,而防御方有较多的预备队可以抽调到侧翼,兴登堡最后投入的部队犹如一支利箭一般,成功的击穿了骑士外层的钢甲,但是同时箭头也被折断。
最终的演习结果不出王子所料,进攻方没能在5个小时之内突破防线,甚至连在核心阵地上打下两个钉子都做不到,好容易打进去的楔子随后便被拔除。随着科技的进步,战场上的攻防形势在逐渐变化。而因为王子的缘故,德国军队高层对外来的战局中会出现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现在越来越不看好西线的的形势了,我们的速战速决的战略因为补给问题而无法实现,如果我没仅仅只有法国一个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尚可依靠强大的工业和巨大的人口基数压垮对手,但是当对方如果变成法俄两个国家的话,那么我们只能击败其中一方,然后和另外一方达成一个比较有利于德国的协议。
在演习结束后,即使小毛奇也承认,未来德国面对的形式要远比预想的还要艰难,法国人打不过德国,但是依靠距离和防御优势依然可以拖延相当长的时间,而俄国人恐怖的战争潜力让德国感到绝望。至少普鲁士的参谋们没有想到在现有体系之下有什么可以破解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