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米读书>仙侠小说>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24章 :百业兴盛
    实际上带头打人的,正是锦衣卫发展的一名宣传员。

    在这次舆论宣传过程中,那些与皇家资本合资经营的商人也出了不少力气,这些商人开设的茶楼、酒馆等场所,都参与了宣传活动。

    随着宣传的深入,很快一些宣扬皇帝圣明的故事,就被改编成了一个个杂剧,结果大受老百姓的欢迎。

    在京城,造谣皇帝和骂东林党的人很快就消失在了公共场合,因为他们已经不敢再出来造谣了。

    到处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谁敢公然造谣就是领着一群人过来进行一番殴打。运气好的去擦点跌打伤药就行,运气不好被打死都很正常。

    那些水军一看这架势,哪里还敢出来活动啊!要想赚这个钱,得拿命去拼啊!

    反倒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们,纷纷大肆宣扬东林党的黑材料,一边用皇帝为百姓做的实事来歌颂皇帝。

    东林党上下一看就傻眼了,这情况发展方向不对啊!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可是情况就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东林党的名声正在迅速的变臭。相反,皇帝的声望却是直线狂飙。

    艰难的民生,让老百姓都渴望出现一个明主圣君,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而朱由校通过实际行动,以及各种宣传手段,成功的在老百姓心目中塑造出了这样的伟岸形象。

    与此同时,朱由校正在继续发展垄断资本。

    首先是京城中的屠宰场被全部控制,同时与民资合股成立了数家养殖公司。曹金玉也非常积极的成立了和朱由校合股成立了一家养殖公司。

    粮行有很多麦麸、米糠,养猪什么的最合适不过了。

    京城内所有猪肉供应,都必须从官方指定屠宰场购买。猪肉价格因为皇家资本的介入,直接就稳定在了十五文一斤的水平。明代因为老百姓的日子相比清代、近代要好,猪肉也是瘦肉更贵,一斤肥肉的价格则是十文钱左右。

    收购价也稳定了下来,也确保了养殖户有钱可赚。

    最重要的还是扩大生产规模,财富是通过劳动产生的。现在北方的问题是生产规模不足,以及老百姓购买力也不足。

    现在扩大生产规模,再提高老百姓购买力,老百姓的日子不就好过了嘛!

    例如一笔钱砸下去,让老百姓搞生产建设,这时候老百姓拿到了钱,就可以去购买商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