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种研究方式,就是属于表象的读者的讨论,合情合理,充满趣味。但可能却背离了作者的本心,作者可能并没想到很多读者讨论出的结果。
比如很多论坛喜欢讨论金庸先生的武侠,喜欢研究和讨论中的人物和武功,由此得出的结论有的是金庸先生想到的,有的是金庸先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但读者的探究却甚是合理。
所以本就是更多的属于大众,所以这第二种研究方式可以称之为“平民视角”或是“草根视角”,这种讨论和研究是快乐的,希望专家们让我们保留这份快乐的权利,不要用“误读”加以斥责。
而回到《西游记》中,我们先用“专家视角”大致看一下。
是作者思想和情怀的艺术表现,吴承恩先生受王阳明心学思想影响很大,整部西游,作者着力描写一个“心”字。
作者称悟空为“心猿”,称白龙马为“意马”,称真假悟空为“二心”。
书中有诗“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马猿合作心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首诗的深意很值得研究,还有,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菩提这个名字本就是指本心,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即是本心悟道,老吴以菩提为悟空师名,应有此意。
菩提的洞府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斜月”和“三星”都是“心”字,而又有“灵台清明”和“方寸大乱”的成语,故“灵台”和“方寸”也是指心。
所以悟空的师父应是其本心,当然在中不可能这么说,否则就乱了,那就成了佛经不是了,这应是作者心中的一点情怀寄在书中。
菩提祖师既会说道又会说佛,而悟空确实是前半生为道,后半生为佛,亦道亦佛,半道半佛,不合其本心吗?
在“专家视角”的研究中,主要就是对“心”的研究。
可见,这种“专家视角”的研究很深奥,也略微有点枯燥,我们普通读者毕竟学术功底甚浅,如此的研究西游,恐怕乐趣会减去不少,适合我们平民读者的,那当然是“草根视角”。
网上有很多网友对西游记的感悟和看法,都是属于这种方式,表像的,主观的,但又是非常有意思的。
不同的切入点不同,就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有从情感上分析的,有从政治上分析的,还有从管理学,社交学上分析的,总之是花样百出,非常有趣。
我后面所写的东西部都是“草根视角”,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再其次,《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关系。
在明清时期,有很多部神魔问世,《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