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抢去。
按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
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易经》爻辞里有一段,被学者认为是反映抢亲现象的。云: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翻译过来即是:一群人乘马飞速而来,不是来抢财产的,是来抢亲婚配的呀。
还有一段: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也被学者认为是抢亲过后的情形:抢亲的人骑着马儿飞速而去,山路上留下一串可怜的哭声。
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制婚俗里,仍有抢亲的遗留。
比如男方迎娶女方,女方要蒙红盖头,据说原始意思是为了防止女子半路伺机出逃,或者,妨止她们记下回家的路。
这一手,跟土匪绑人,用黑布蒙其眼一个道理。
学者们这样一推测,叫我看来,婚姻仪式里好多勾当都象抢亲了,比如,乡下迎亲仪式中,前有火铳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半大小子,手举各色小旗招摇,新郎身后更有众多的弟侄等青壮年护卫,咋看咋觉得像抢。
而女人臂弯上所戴手镯,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手铐。
至于某些山区的哭嫁习俗,更是让人怀疑,新娘子是被人抢走的。
到后来,抢亲成为一种仪式。
广西云南僳僳族,娶亲时,双方约好地点,抢那么一番。
男方结伴持刀,女方假装呼救,女伴亲属佯救,男方扔钱财,女方亲属拾钱归。
这个,估计就是现在乡下迎亲时,新郞所扔的红包。
至于河南西南的某些落后山区,直到解放前,仍有抢寡妇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