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赵如裳就觉得自己和裴渊仿佛拉开了极长一道距离。

    从他上任开始,第二天,第三天……到第六天都不见人。

    赵如裳有些急了,从裴渊回京,她就见过那一回,一起用了晚膳,连话都没多说,她看见他风尘仆仆的疲累,舍不得他辛苦,让他早早地回去了。

    结果这一晃就这么多日,她连他影子都没看到。

    赵如裳心有不满,愈发觉得皇帝这个决定太气人。

    正好皇帝下了了旨,太子册封大典定在五月十二,礼部一边要筹备宜嘉公主的婚事,一边又得抓紧时间准备册封大典事宜。

    赵如裳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抢了太子的风头,她婚期还长,让礼部的人都去忙太子的事。

    太子册封大典是关乎国祚苍生的大事,这样的仪式断没有从简的道理,反而要隆而重之,昭告天下。

    边关瘟疫解决,士气大振,在大典前夕,万千将士拼死抵抗,总算拿下一城,成功逼退敌军后撤五十里。

    皇帝龙颜大悦,久治不愈的身体立刻就好了大半,原本在朝堂上听百官喧哗,还觉得脑袋发疼,这下就格外和颜悦色了,朝中冷凝许久的气氛,总算跟着缓和一些。

    打了胜仗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尤其看到皇帝精神复原,赵如裳心里莫名松了一口气,只是多日不见裴渊,她有些按捺不住了。

    四月末的天气已经有了火热的迹象,晒得人身上起了一层细腻的汗,赵如裳坐在马车里,树荫底下遮挡了灼人的太阳,却依旧静不下心来。

    宽敞的马车里,赵如裳倚在引枕上,有气无力的问:“裴青云出来了没有?”

    明翘掀开软烟罗轻纱车帘,往外头看了看,摇头:“这会儿才下学,学子们才出来呢!”

    熙熙攘攘的玄武大街背后,宽阔僻静的青砖路往里延伸十余丈远,两侧栽满了古松,古拙厚重、底蕴深沉的国子监隐没在苍翠树林后,隐隐有嘈杂的谈话声传来。

    青衫纶巾的年轻学子从里头相携出来,振振有词的说着什么。

    马车停在角落里,并不算起眼,没人注意到这边,赵如裳顺着缝隙往外头四处张望了几眼,果然没有看到熟悉的身影。

    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京中有头有脸的官宦子弟,过了青砖石路,已经有不少马车轿子停在那里,显然都是来接人的。